142自我意识的追寻(2 / 3)

,我又看了镜子里的镜子,就一直看着,久久的不敢移开目光。忽然我变得害怕起来,我觉得喉咙干燥发炎。“难道灵魂终于还是将肉体扔在了甲板上吗?”我这么想着,觉得很害怕,害怕的想要赶紧死掉。

但是,我已经没有退路了。

我没有去死的勇气,我也没有退回去的勇气,我只能往前走,跨过门槛,走进她的世界。用这个不大灵光的大脑和这一双有些模糊的眼睛去看。哪怕我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。

当然不是真的看不见,只是头实在太痛了。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摇晃不定模糊不清。

当我走进去的时候,我真的差点死了。不是因为头痛,而是刚好在我的脚踩在她的地板上的时候,独自咕噜的叫了起来。

这实在是太羞耻了,就像是没有穿衣服就出门那样羞耻。

一开始我以为因为这个失礼的不争气的肚子,我应该跟她彻底的无缘了。我以为她会把我赶出去,再也不准我踏进她的世界。

然而他把我搂进了怀里,丝毫没有在意我的肚子叫。

这个举动,让我觉得受宠若惊,感动非常。

我实在太感动了,那时候,我觉得这世上没有比她更好的人了,哪怕是把我生下来的母亲,也实在是比不上她一星半点。

那之后我们又发生了很多事情,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有。但是大多记不清楚了。

也还有几件事印象特别的深,是一辈子也觉得不会忘记的。

记得最清楚的是她喜欢读诗,也喜欢读给我听。这个形象跟她不太相符,她不是个诗人,是个企业家,是个女王,是个傲视众生高高在上的神,却唯独不像是个诗人。

她读诗的时候也不会有诗人的感觉,更多的,像是在说一个故事,说别人的故事。而且是那种不会感动道自己,甚至都不觉得有趣的故事。

我曾问她为什么,她是这样说的“偶尔读两句诗,感觉自己没那么世俗。”

我问她“你不喜欢世俗吗?”

“不,我很喜欢世俗。倒不如说我觉得世俗之外的东西,实在都是虚幻和肮脏的。”

她这么说,让我很不解,因为前面的那句,谁都会觉得她是个不世俗的人。

但她很快就给我解释了,她说“我喜欢世俗,但是人在世俗里活得太久,就容易变得冷淡,清如水明如镜,是对别人的要求,如果自己去做的话,就会发现这实在是太可怜了。”
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现在也没有明白,不过我了解了一件事,那就是她总有自己的想法,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,她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最安逸的地方。

到了这里,故事就算完了。

但是,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,没有人知道,没有署名。

最后的这段话,到底是作者说的,还是别的什么人加上去的,也没有人知道。

这本书在文林夕家的书房里很久了,故事平平无奇,但偶尔总有一两句耐人寻味的话出现,所以文林夕看了很多遍。

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想法,每一遍都觉得“这个作者实在太有意思了。”

当然,最为有意思的不是书,而是这个作者,因为绝不会有一个作者不给自己的书署名的。除非这本书只是写给某个人看的,并且不希望被她之外的人看到。

如果最后的这段话是作者写的,那大致可以推断作者是故事里这个叫李书的女生,这本书很可能是她写给慕晓语看的。

但是从最后的一段话来看,慕晓语应该没有看到这本书。这最后的一段话,读起来使人觉得悲伤,就好像是面对着无限的孤独的自白。

作者到底遭遇了什么,已经无从得知,也无从考证。

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作者是故事里面的人的话,动笔的时候她一定是非常难过的,难过到恨不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