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恩师赐字贾钰衡(1 / 2)

红楼之挽金钗 寒素子 2430 字 2022-10-03

话说林如海之所以提及卢思哲“催更”之事,实在是因为昨日两人在马车厢内密谈时,那位神秘的卢先生似是有意无意地将话题转移到贾瑛身上。

最终从卢思哲又说起他自己酷爱三国史,并且给林如海简述了今日早上在万春阁因《三国演义》而衍生的风波。

林如海彼时将信将疑,他属实未曾料到这个侄儿还是文武双全,不仅武艺超群,竟然小小年纪在文学造诣有如此功力,当真是令不少进士出身的文人汗颜。

这不,就连状元出身,又恃才傲物的卢思哲,都对贾瑛交口称赞,言谈间仿佛是《三国演义》此书的拥趸一样。

而在梅景行眼里,这位还未行拜师礼的准学生,当真是给了他太多的意外和惊喜,先是书房大门上的那副楹联,再加上杜撰“梁祝化蝶”故事结局。

如今又捣鼓出一本别出心裁的历史演义小说,而且还能教连自己都钦佩的状元郎拜读,这样的学生,他自己到底还能不能教了?

那边厢,贾瑛听完林如海关于卢思哲“催稿”的话后,有些“矜持”地说道:“姑丈,侄儿只是信笔涂鸦之作,万万没想到能入了那位卢先生的法眼,恐怕是对侄儿谬赞了,真是愧不敢当。”

林如海笑道:“你这孩子,可别妄自菲薄了。须知自古文人相轻,既然卢先生对你的书颇感兴趣,那你就莫要推辞,还是静下心来,早早写完,将来少不了你的好处。”

见状,贾瑛还能说什么,只好连连称是。

转身间,贾瑛眼见梅景行似是欲言又止的神情,又回味适才的种种情形,立时心有所感。

“梅先生,让您见笑了。”贾瑛微微欠身,缓缓道,“昌黎先生有言,‘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’。学生自幼旁学杂收,且喜欢诗词歌赋,故净学了些‘小道’。”

“如今学生仰慕圣人之‘大道’,故特意诚请先生传道授业解惑,还望先生不吝赐教,以全学生之拳拳心意。”

贾瑛这番话神情恭谨,语气诚恳,言辞又十分谦和,登时教梅景行原本积郁的心境一扫而空,转而是豁然开朗、顿悟通透的感觉。

梅景行瞬间想通了许多事情,当下也朝贾瑛微微作揖,笑道:“圣人云,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。老夫既然痴长了一把胡子,就忝为师长了。今后老夫也要拜读汝之高作。”

“荣幸之至,感谢梅先生抬爱。”贾瑛忙冲梅先生深深一揖,算是还礼。

林如海见状,笑着提议道:“景行兄,既然对这个学生十分钟意,那就莫要耽误时间,速速行了拜师之礼,方是要紧的事。”

又戏谑说道:“我这侄儿可是文武全才,将来必然是文能安邦,武能定国。你若是再不赶紧些,我可要捷足先登了。”

闻言,梅景行面色一急,赶紧说道:“想都别想,现在就行拜师之礼。”

这个时候,贾瑛眼见林黛玉神色有着隐隐的期许,忙说道:“梅先生,学生有个不情之请,烦请先生容禀。”

说话间,贾瑛便将目光移到林黛玉、贾探春及史湘云三女身上。

梅景行也顺势看去,顿时有些明悟,但仍是照例问道:“有什么话,可尽管直言。令姑丈也知道老夫的脾气,向来喜欢果断爽快的人。”

贾瑛指了指林黛玉三女,笑道:“这三位是敝府内的族人和姻亲,也久慕孔圣之道。故学生想替她们向先生讨个旁听之席,当然束脩自当如数奉上,不知先生可否允诺?”

梅景行听完之后,真如自己所料,于是看了看这三位眉清目秀、肤白貌美的少年,当即点头道:“子曰:‘有教无类’。只要愿意做学问,老夫自然是允诺的。”

随即话锋又一转,摇头道:“不过另加束脩的好意,老夫就心领了。”

贾瑛听后,微微一怔,又琢磨着梅景行话中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