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种澄心堂纸(2 / 2)

补充上莲花,树叶,灯笼等形状,如此循环,最后构成一张巨大织锦。”

“在宋代,服色的规定是相当严格的,比如赭黄,就是皇家专用;而八答锦算是最高规格的纹样之一,亲王以上方可使用,两府官员偶然能够得到皇帝赏赐。”

“之所以叫‘八答’,有两种传说,一是说每一个小几何形状周围,都有另外八个小几何形状与之勾连,八路相通,因此称作‘八答’。”

“还有一种说法,就是每个小几何形状当中,有八种小花色作为填充,分别是春夏秋冬各两种花朵,一共八种,因此称作八答。”

“不管是哪一种说法,都足见八答锦编织的难度,故而规格相当的高,宋代所谓的两府,就是得入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,相当于宰相和国防部长,才有资格得到赏赐。”

“这就与关于《淳化阁贴》的记载非常的贴近了,因为《淳化阁帖》出来之后,也有和八答锦类似的规定,就是官员得入两府者,方才有资格得以赏赐一部。”

“不过四本祖刻本里边,只有第二和第八两本是原装的宋封,第一和五两本,应该是乾隆朝后补的了。”

“这又如何看出来的?”李启严问道。

“我之前寻找绦条的时候查过清宫活计档的记录。”周至说道:“为了修补内府中收藏的宋代书册,雍正皇帝曾特意命人拆除部分绫封,交给苏州织造命其恢复纹样。”

“其实从明代开始,用八答晕作为名贵书画的封皮和装表,以及用来盛放它们的锦匣,已经是一种常态,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,八答晕的图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用色也和宋锦大相径庭了,成了简化版。”

“康熙三年,苏州报称复原宋代八答锦成功,于是内府修缮宋本,宋画,多用这种八答锦。”

“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点小差异,就是底色,宋代用的是低调柔和的赭黄,清代继承明代的习惯,用的是鲜亮的明黄。”

“虽然年深日久,但是底色还是容易分辨得出来的。”

李启严取过两本祖刻本比较了一下,发现锦封的底色果然存在一些差别,点头对周至的说法表示认可。

周至打开贴册:“澄心堂纸历朝历代皆有彷造,这个册页里边,其实一共用了三种澄心堂纸。”

这话一出,李启严的眼光顿时转为了佩服,而李乐海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些崇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