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后的故事(2 / 2)

他们的耿介忠直的风骨。

哪怕是昏君,总也希望自己的臣子是忠臣能臣的。

诗文也是澄心堂纸素笺,前后还有“天下一人”的花押,花押上压了葫芦形的“大观”印章。

文字后面还有一枚方印,极具特色,中间的日字,刻成了反云纹,却是“宣和”二字。

一边细细欣赏,一边卷动卷轴,卷幅就过渡到了石延年的筹笔驿诗。

再往后是欧阳修,欧阳修的这篇文字在其留下的笔记里边存在,除了几个字不同外,内容大体是一样的。

接下来是蔡京,蔡京的是一篇文章,文章记录的是自己为了满足徽宗的喜好,搜求书画法帖的过程,狠狠拍了一通徽宗的马屁,称赞他优秀的艺术修养,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,以及宽宏体恤的“仁君”风貌。

蔡京的字写得也极有风格,很明显是继承了苏轼和黄庭坚的书法理念,就是尚意随心而不逾矩,追承前人又不落陈窠,有新有变。

书中的臣字,全部都缩小了一号,这也是侍奉皇帝应有的格式,总体来说,也算是一等一的好书法。

文后留名是“太师楚国公致仕臣蔡京”,这就是大观三年第二次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之后的事情,和前头宋徽宗的“大观”印章对上了。

不过等到宋徽宗在自己卷轴上加盖“宣和”二字的时候,就是蔡太师盛极而衰之时。

这对君臣也算是有趣,蔡京在赵佶的宠幸之下前后四次担任宰相,除了唐末崔胤外,好像也就没有别人了。

但是崔胤时出于朝不保夕的时期,王室衰微,大权旁落,宦官与朝廷大臣互相争权。还得巴结外镇的藩帅,比起“吾辈安处禁中,外事尽有太师处置”的滔天权柄,崔胤连毛都比不上。

也算是天底下古往今来独一份了。

其后的藏家就是岳珂了,岳珂是岳飞的孙子,对徽宗和蔡京的怨念可想而知,同时也是一位大文人,阴阳怪气起来也有他一套。

./68/68111/19455632.htl

.。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