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三章 日不落帝国(1 / 2)

工业二十年。

当年的少年朱慈烺,已经人到中年,大明历经二十几年的光阴,终于是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。

就在工业二十年的年末,圣人朱舜带领弟子们徒孙们,徒孙的弟子们,发明了电。

大明进入电力时代,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。

工业二十一年。

以军、师、团、连、排、班等新军制操练的新军,彻底成型。

整个大明的粮食土地又掌握在朝廷手里。

在千斤稻种和化肥的催生下,即便大明的课税低到快要取消粮税了,粮食还是堆满了一座又一座战略粮仓。

粮食多的都快发霉了。

大明二十个火器军,外加各种炮军、火箭军、海军等等合计三十万民军,杀出了山海关。

满清已经彻底占领了西伯利亚,并且经营了二十几年,占据的北方版图比大明还要辽阔。

满八旗、蒙八旗、色目八旗等三大八旗,总共一百五十万铁骑。

按照千百年来的铁律,一名骑兵等同于十名步兵。

一百五十万铁骑对大明的三十万步军。

等同于一千五百万大军对三十万步军。

这场浩大的战役,吸引了东方各国的注意力。

东方各国本以为大明会惨败,毕竟双方的差距实在过于巨大。

但结果却让东方各国难以置信。

见识了什么是圣人朱舜嘴里的降维打击,见识了什么是工业碾压。

只用了一年,歼灭满清五十万铁骑,占领了满清的盛京城。

满清只能仓皇逃窜,于贝加尔湖建立都城。

工业二十二年。

东方各国本以为大明会乘胜追击,大明再次出人预料的停止了远征的步伐,开始了一番建设。

修铁路、搞土改、建学校、筑水利、推广高产土豆......

同时不停的把这二十年来暴涨的大明人口,已经从崇祯末年的一亿三千多万暴涨到三亿七千万的大明老百姓,源源不断的迁移到辽东各地。

只用了一年时间,就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。

同时迁移了三千万汉人百姓,比满清巅峰时的人口还多。

汉人彻底在辽东扎根。

工业二十四年。

击溃满清高句丽属国的十万大军,圣人朱舜一句笑谈的基建狂魔,开启基建模式。

同年,迁移一千万汉人百姓,比高句丽巅峰时的一百多万人口多十倍。

汉人世代扎根高句丽。

高句丽变成高丽少数民族。

工业二十六年。

彻底歼灭五十万蒙八旗,开疆拓土整个广袤的蒙古草原。

过去的汉家王朝的领土极限,始终在四百毫米降水线上,那是因为四百毫米降水线以外的土地种不出粮食,统治成本极大。

现如今大明良种公司培育的良种土豆,在西伯利亚都能种植成功,何况是蒙古草原。

讲真,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,换源切换,朗读音色多, 安卓苹果均可。

再加上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明,已经彻底改变了国力模式,开发了大量的矿产城市。

蒙古草原从过去的难以维持统治,变成流淌白银的大明商税宝地。

同时,迁移五千万汉人百姓。

蒙古变成蒙古少数民族。

工业二十八年。

于贝海儿湖省的玉京城,彻底歼灭满清所有有生力量,推行孙传庭在乌思藏巡抚司的政策。

大搞基建,迁移百姓六千万。

满清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。

工业二十九年。

先后占据中西伯利亚,东西伯利亚。

开发矿产,迁移百姓八千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