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(2 / 4)

贞观大闲人 贼眉鼠眼 4572 字 2020-07-13

平原上很快排出数十支蜿蜒而有序的长队,缓慢而安静地向前挪动。

李素和李治不知何时出现在城门吊桥外的小山坡上,静静地看着数十支队伍挪动,李素露出了淡淡的微笑。

因为官仓的粮食,民心算是暂时稳住了。

说是“暂时”,是因为官仓的粮食只够百姓吃十天,或者更少,只要晋州官府发放赈粮的消息传出去,闻风而来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,可官仓的粮食却只会越来越少,越来越不够吃。

留给李素筹措粮食的时间不多了,非常紧迫。

小屁孩李治看起来却很高兴,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高兴,当然,出发点是好的,看着难民们有粮食吃,李治就觉得自己同意打开晋州官仓的事干得无比漂亮,父皇知道了必然不会责怪他,反而会狠狠夸他,事急从权的道理,自小跟在父皇身边的李治早已懂了。

“若百姓们每日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粥,这场天灾和人祸想必可以化解于无形,那该多好啊。”李治感叹地道。

李素斜瞥了他一眼,没吱声。

还是个孩子,没必要为他说的每句蠢话较真,李素很懒,懒得较真。

李治却是个聪明的小屁孩,而且极擅察言观色,李素流光一闪般的眼神被他捕捉到了,李素懒得跟他较真,他却跟李素较真了。

“子正兄,治刚才所言不对吗?”

“殿下所言甚是,臣为殿下点赞。”李素心不在焉地道。

李治嘴一撇,道“子正兄何以如此敷衍治?”

李素叹了口气,道“好吧,我为殿下说说道理,首先,喝粥是无法保证人的营养的,还要吃菜吃肉,如今这般年景,吃菜吃肉自然是奢望,就不提了,最重要的是。殿下仔细看过他们熬的粥了吗?”

李治懵懂摇头。

李素领着李治走到一口铁锅前,看着白色的米粥在锅中沸腾,领到米粥的百姓走到规定的用餐区,或蹲或站,大口大口贪婪地喝着粥,哪怕被刚出锅的粥烫得哇哇惨叫。仍迫不及待地把粥送进嘴里。

李治看得眼角直抽搐,心中泛起无比复杂的感触。

李素走到铁锅前,找伙夫要了一根筷子,然后将筷子笔直地立于粥中,筷子飞快地倒下,随之消逝在翻腾冒着热气的米粥中。

李治大惑不解“子正兄这是……”

李素叹了口气,缓缓道“立箸于粥上,而箸不倒者,方可算真正不亏待百姓乡亲的粥。现在殿下也看到了,因为米少水多,一锅粥几乎煮成了稀汤,箸立而即倒,百姓们喝的这些东西,基本跟一碗清水没太大的区别……”

李治呆怔片刻,接着大怒,小脸迅速涨得通红。咬牙道“好个晋州官府,竟敢克扣百姓的粮食。我找余刺史理论去!”

李素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他,叹道“殿下稍安勿躁,余刺史的做法没错。”

“连你也这么说?为何?”李治愤怒地瞪着他。

李素摇头,道“看来殿下从小到大,两手未曾沾过阳春水,怕是从来没亲手烹煮过食物。煮饭,煮粥这种事是有讲究的,米多水少,煮出来的就是晶莹的饭粒,松软可口。米少水多,煮出来的就是粥,若是米再少一点,水再多一点,煮出来的当然就是一锅跟清汤差不多的东西,眼前咱们看到的就是这种东西……可是,晋州官仓的粮食只够城外数千百姓十日之用,这十日内,或许还有更多的难民百姓闻讯而来,老实说,官仓这点粮食,支撑十日都很艰难,余刺史这般做法,正是为了细水长流……”

叹了口气,李素无奈苦笑“粮食只有这么多,煮粥时每多放一把米,或许百姓们将来就会少一顿饭,余刺史只能拼命的节省,再节省,保证百姓不被饿死的同时,也无法做到让大家都吃饱,顶多只能做到给百姓的肚子垫个底的程度,殿下,你能说余刺史的做法错了吗?换了